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生涯
因为爱,所以爱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1  】  【打印

——一家会计人的会计故事

 旭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已然沧桑巨变;会计从业二十余载,生活也多苦辣酸甜。人生无处不机缘,每一次驻足,往事总是充斥着各种奇妙甚至是吊诡之缘,难以解释,其实也无需深究。我是改革开放同龄人,与会计结缘,从相知到坚持,从坚守到享受。不惑之年方得解惑,若即若离至今却形影不离,那是因为爱,所以爱。

因为父爱,所以选择

1995年参加高考,作为当年鲁西南曾子故里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成绩出众但对未来没有很清晰的目标规划,高考听从家人建议报考了在山东省仅招5名学生的北京某部属高校,但在报考该高校的全省考生中憾处第6名,无奈选择复读。复读后再次高考,为稳妥起见报考南京大学。至于专业,并未选择当时极其热门的计算机技术,而是听从父亲建议,毅然首选了南大国际会计系。父亲当时是一家老国企的会计科长,复员转业后自学并考取会计师职称,已属当地不多的会计专业人才。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填报志愿的那个晚上,父亲作出“会计是好专业,越老越值钱”的“专业”判断,再加上“国际”二字,无疑是最优选择,非常笃定与自信。而当时,会计到底是什么,对于我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并没有思考,事实上也考虑不清楚。

顺利考取南大国际会计系后,正式成为一个入库待加工的“原材料”,也开始了纠结的四年会计本科生涯。这种纠结围绕着“专业选择的疑惑”、“性格特点的不符”以及“专家学者的风范”间歇性发作,其根本源自于此三者之间对于本人认知的反向拉扯与正向牵引。所谓专业选择的疑惑,其主要症结在于入学之初的莫名优越感,全系高考成绩高居榜首,致使自认为应该选择成绩要求更高的专业学习;所谓性格特点的不符,事实上是强行粉饰无数次被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反复碾压的原本格式化的成绩优势。这些消极思维一度让我迷失,甚至产生放弃会计专业的想法,但感恩的是,还有一股正向而强大的积极力量在引导我继续初始的专业选择,那即是会计系诸多知名大家的学者风范。就读本科期间,南京大学国际会计系云集了朱元午、陆正飞、杨雄胜、李心合、王跃堂、陈志斌等大批国内知名教授,他们的渊博与风骨,以及义无反顾的倾心投入,无不说明会计专业确是一个长远无悔之选。无论大学期间几度纠结与彷徨,但既然选择了会计,就断然不能逃避。凭借仅存的一点学习底子,成绩尚可的离开校园,贴着“会计”的标签步入社会,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会计之路。

因为恩爱,所以留下

进入职场,心性仍旧不定,多次尝试跳出会计专业。先后在证券公司、大型外企任职,并离开南京到了上海,与夫人开始了双城生活。夫人与我是本科同班同学,我历任南大会计系班长以及商学院年级长,她担任南大商学院团委副书记,工作学习常有接触并渐生情愫,最终成为南大会计系“自产自销”的两对夫妻之一。本科毕业时,夫人被保送继续在南大会计系攻读研究生,我则在上海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与就业地点,多番商讨后决定留在南京。为此,我断然放弃了刚有起色还算不错的工作,将户口重新迁回南京,并着手报考南大会计系研究生,准备“回炉再加工”。至此,刚刚偏离了会计专业的职场道路,又被生生拉了回来。

考研期间,成绩一直出众并且已取得CPA、ACCA等专业资格的夫人在我学习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最终如愿以偿,我成功考入中国会计名家杨雄胜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成为一名“杨门弟子”。杨老师博览强记与融会贯通的专业素养、敢于质疑与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以及理论突破与实践优化的创新意识,对我浅尝辄止的学习观和摇摆不定的事业观进行了修正与重塑。

研究生期间才真正开始沉下心来学习与研究。在学术方面,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中国会计研究规范问题的一系列探讨,针对当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关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杨老师认为研究规范比研究方法更为重要,将“原创”与“后继”引入会计研究领域是确立会计研究规范的当务之急。在杨老师的引领下,我协助翻阅了《会计研究》杂志20余年(1980-2002年)的所有刊发论文,针对每一篇论文内容与主题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归纳。至今家中依然保存着一箱当时复印的《会计研究》论文,其中仅关于“会计本质”问题的探讨便有70余篇,“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和“会计控制论”等,百花齐放,学术争鸣,如今翻看依然可以不断深化对“会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针对此问题的研究,杨老师带领我们研究团队在两年时间内先后在《会计研究》发表论文两篇,在《会计论坛》发表论文一篇。

除了学术探讨,研究生期间另外一个主题便是横向研究课题。当时恰逢“安然事件”爆发不久,国内针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与关注持续升温,很多大型企业开始邀请高校专家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尤以内控控制课题居多。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根据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讨论稿,并于2004年9月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当时杨老师提供的一本繁体字影印版COSO报告,是我们当时研究内部控制学术问题与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咨询课题的“圣经”,至今我依然珍藏。研究生期间,陆陆续续参与了近十项横向研究课题,这为我毕业后迅速融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实务基础。

因为钟爱,所以坚守

当年南大会计系硕士毕业生一届仅有十余人,男生五六人,就业前景可期。由于已与夫人达成默契,仅考虑南京地区的工作单位,在多番比选就业去向时,自岳父处得知一家行政事业单位从长远发展计,正在寻找一名高层次会计专业毕业生,希望我去。尽管已经参与过很多大型企业,包括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依然非常陌生。但碍于岳父朋友之托,便去与该单位负责人面谈,原本无意孰料却相谈甚欢,并执意诚邀入职,遂在第二天便通知我报到。反正恰逢毕业季,还在选择工作,便打算在正式签约前去该单位干上一段时间,权当实习。

殊不知,这一干便是15年。期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放弃了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机会,最终决定留在单位并一直坚守。至今仍有不少人费解我的选择,其实理由很简单,一是喜欢专家云集的氛围。单位规模不大但专业性很强,云集了业内大批优秀专家,八成员工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近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正高职称比例超过10%。二是认可领导长远的战略。当时单位负责人是我南大的师兄,人文地理专业博士,教授级高工。单位从性质上看是行政事业单位,从行业上看处于勘察设计行业,2002-2005年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集中转企改制,其招募会计专业学生便是为应对转企改制后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而为之。当时转制为民营是大势所趋,股改上市是长远目标,入职不久我便承担了该长远战略的谋划事宜。三是具有施展专业的舞台。单位平台不大,但会计工作舞台不小。小世界亦应有大眼界,小平台也可有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相对薄弱,我可以从无到有构建符合理想又契合现实的会计工作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会计框架与会计信息系统等。不仅如此,得益于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由内而外、由此及彼辐射开来,我还能够为推动行业会计发展贡献与施展一番。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于规划专业的特殊性,在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单位并未达成所愿实现转企改制,并一直留在行政事业单位序列至今。期间单位财政拨款缩减至微乎其微,逐渐演变为典型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属于顶着事业单位帽子进行企业化运作。在这种单位负责财务工作,其挑战的核心并非在于会计本身的复杂性,而是源于事业单位监管体制与企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会计工作有效的调和与化解,是我日常思考和践行的核心。如对主管部门,要按照事业单位身份提交各式材料,对市场主体,要按照企业身份披露相关信息;如对财政部门,要按照要求上报财政预算,对内部管理,要紧盯效益编制全面预算;再如监管的重点在于流程健全、程序规范,而经营的关键在于反应迅速、效率优先。凡此种种,俯拾皆是。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再次启动,并且已经明确以此为班底组建一个省属国有企业。目前此项转企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完成,而我也因为企业发展需要,调至另外一个省属企业集团继续负责财务工作。

因为有缘,所以热爱

与会计结缘20余载,一度回避,几番偏离,但庆幸从未放弃并至今同行。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目睹了会计发展的辉煌历程,会计工作见证了我的成长轨迹,我不仅拿到了会计学本科和硕士学位,而且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银榜”,入选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并有幸担任了相关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校外导师。有人说,会计专业毕业证书可以叩开任何一家单位的大门,这在所有专业中绝无仅有。不仅如此,会计工作还可以触摸和渗透到一家单位任何的业务领域,这在所有职能中独一无二。会计内涵独到,而外延却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学习会计专业,从事会计工作,无论你意在何处,无论你志在何方,会计总是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必要的经验和丰富的积淀。

如果你不喜欢会计专业,说明你从业时间不够。时间长了,了解深了,理解透了,便只有热爱。走上会计之路,要感谢父亲的选择,夫人的拉扯以及对单位发展的不舍。从山东老家到南京求学定居已经二十余年,十年前我将父母接至身边。一家人中有父亲、我与夫人三个会计,也算是一个典型的会计之家。一家会计人,有对工作、专业的钟爱,有对父母、儿女的关爱,有对好友、亲朋的友爱。有了爱,便自然有快乐!

行文至此,感慨莫名。一个与改革开放同龄,还算沉稳的会计人难免也要喊个口号——生命不息,奋斗不歇,快乐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省国金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