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生涯
天梯守候人—会计资格考试工作的故事
【作者:杨华平 陈银弟  发布时间:2022-01-05  】  【打印

会计资格考试就像是输送人才的天梯,我们考务工作者就是守候这天梯的人,每年护送优秀的会计人员通过天梯进入职业更高的层次。对于考生而言,每一场考试俨然是一道通向天梯的隘口。


年复一年,我们目睹成千上万的考生步入考场,又走出考场,在考试这个短暂的瞬间,考场又变成了一扇扇窗口。从这些波澜不惊的窗口中,我们可以读到考生永不言败的决心,领略到职业考场那份温暖的风景,还有一份考务工作者重重的责任和担当。蓦然回首,发现那些年,我们与会计资格考试的那些事竟成为窗口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5年春节前夕那一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令我们终生难忘。当年,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入场券”,这使得每年的考证人数屡创新高。当时报名是线上报名线下缴费,每次报名缴费时间是10天。作为考试组织者,我们每次都会根据报名人数和窗口最大工作量,发号预约安排缴费。前两天,报名还井然有序,第三天一大早,刚到上班时间,窗口外面就排起几条长龙,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令我们措手不及。按常规我们每天安排办理报名人数大概一千人左右,而今天一直到缴费系统自动关闭,外面还有很多人没有缴上费。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劝说,一边给没有缴上费的考生发放临时排号,承诺明天优先办理,这可能是当时一个完美的举措。谁知,听说发号,陆陆续续有考生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来。把一个本不宽敞的门口挤得水泄不通,队伍一直延伸到马路。外面的吵闹声把里面守夜的门卫惊醒,门卫被眼前的情况惊呆,急忙拨打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电话,同时报告区域派出所。因为缴费系统关闭,工作人员爱莫能助,只能交待保安维持秩序,待天亮再寻求办法。


熬到天亮,工作人员面对的不仅是黑压压的报名人群,更有电视台的长焦镜头。电视台、报社记者听到爆料,也做足了采访文章,除采访留夜的学生,还连珠炮般向工作人员追问起排长龙的事情。后来,财政局从其他部门抽调大量人手,增加设备,才及时解决排长队缴费问题。


事后,经调查得知,原来周边的大学放假时间都集中在这两天,放假后,学生不能留宿学校,所以学生都急于回家,很多学生揣着当天回家的车票来排队,这才出现不按预约蜂拥排队的现象。放假当晚,很多学生拉着行李箱,聚集在办证中心门口,把办证中心门口当成了候车室。入夜后,天气骤降,很多学生顶不住寒冷,纷纷把行李箱里的被子取出来,在门口或地上找一块干净的地方铺上报纸,席地而睡,场面狼狈不堪。有几位学生,灵感泉涌,拿起手机,纷纷拍起照片,在朋友圈狂发。有的还在照片上添油加醋,造成漫天谣言,结果招来网上围观,更引来了无数记者。后来,记者们调看了录像,查看了我们上下班办证的情况,才把这件事归结为学生归家心切,造成排队抢票事件,当晚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都客观地进行了报道。


这件事虽然责任不全在我方,但就像是一盏灯,时时提醒我们,考试服务工作无小事。事后,我们在手机立此存照,提醒自己凡事须做到未雨绸缪。这件事后,我们也举一反三,探讨出解决考生报名防止群体聚集的良好办法。比如,我们采取服务上门,在考生集中的学校开设报名绿色通道,避免了排队的现象。此后,省市主管部门在报名系统上作出较大的改革,实现网上报名,网上缴费,从根本上打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堵点”和“痛点”,为考生解决考试缴费“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为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都深知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是对考生最好的回报。一场完满的考试,必须是对考试规则的完满执行,在考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搭建好公平竞争的舞台。


前几年,在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名单里,有一位女考生的名字我们每一工作人员都很熟悉。我原来不熟,后来在接待该考生的来访中就有了较深的印象。记得2018年,《财务管理》考试结束后,考生陆续散去,在走廊的尽头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考生,她要找考场负责人投诉。我让监考老师把她带进考务办公室。一进门,不等我问明情况她就连珠炮地诉说考场的老师,诉说考试的电脑里计算机有问题,造成她考试时间不够,要求安排重考。我立刻安抚她激动的情绪,耐心地向她解释考场规则。她根本不听,像黏胶一样直接追问我答复,并扬言说答复不满意就要层层投诉。我一下意识到,站在我面前个子不高的女考生是情绪激动类型,这种类型的人绝对不能与她们正面冲撞,否则遗患无穷。我先将激动情绪压下来,然后对她好言相劝,答应她考试结束后会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她才同意离场。


老实讲,像这种情况,我是不担心的,因为对执行考场规则我们坚定不移,考场规定考生如有问题应该在考试过程举手提出,在考试结束一个小时再提出显然是无效的。但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的监考老师是否按考场规则执行,是否存在“偷步”“漏步”的情况。事后,我立即将情况向市局作了汇报,并调看了现场录像,找到了考试软件服务公司工程师、监考老师详细了解情况,结果没有发现我们有过错,于是心里更有底气。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该考生连续考了四年,每年都是差几分就合格,今年也是差这科就可“通关”。前几年,中级会计考试允许自带计算器,今年只能用电脑里面的计算器,考生对电脑不熟悉,带有情绪,当时一进考场非要带计算器,监考人员不让带差点产生冲突。考试过程,又中途提出更换计算机,技术人员鉴定没有问题,等到答应更换时,考生又不同意,结果又遇到考试不顺。


当次考试结束后,该考生果然又来到了考务办公室,并带来一封长长的信访材料。信访材料上反映的情况没有新意,看来是没考好的心结没有解开。我从她考试经历入手,肯定她永不言败的精神,并说了很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告诉她追求成功是艰辛的,鼓励她再坚持多走一步,成功就在拐角处。取得她信任后,我陪她看了当时的现场录像,说明情况,劝说她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复习中去,鼓励她明年再考。后来,她考过了,她高兴地来到我们办公室,还买了一袋水果,请工作人员分享她过关的喜悦。


在多年的考务工作中,我们深深感悟到一句老话:细节决定胜败。上级为考务工作制定了不少规则和操作程序,我们也一直在为贯彻上级制定的考务规则进行探索实践。每场考试之前,我们都会有一种面对战场的态度,面对可能预想不到的考情,需要对制定好的考试工作方案进行梳理再梳理。从小处着手,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在考前,从每台电脑到每个流程,把该想的都想清楚,把该做的都做到位,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看到靠辛勤的劳动圆满完成了每场考试任务时,我们都感到虽苦犹荣、虽累却乐。 

考场如战场,考场虽然是严肃的,但在每一年考试中,我们都能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一些温暖的场景,犹如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点缀着我考务工作的经历。


2020年,受疫情影响,会计初级、中级资格考试都安排在九月举行。为了满足考试和防疫的需要,增城的考场设置在中新镇农工商学院。由于全新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我们既要做好考务又要做好防疫工作。几个月来,我们考务组和学院研究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制定了多套考务防疫应急预案,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在高度紧张中迎来了九月考试季,被疫情折磨的九月看来有点“冷”,考试前我们组织了防疫演练,还搭起了防疫帐篷,在考场大门口,我们还准备了防疫救护车、防疫人员、隔离休息室、隔离考场……


考试开始了,我们全部工作人员严阵以待,考生也都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再进场。由于考前准备充足,考试现场井然有序。第一天的顺利进行让我们松了一口气,虽然考场的硬件符合考试运行要求,但我们仍以高度紧张的状态严阵以待。一天中场,在考试进场的时候,一个男考生匆匆跑来找我说身份证不见了。这个考生也是考了几年的老朋友了,大家见到都可以叫出名字,他是上午刚考完一科出来。但按考场规则,没有身份证是不准参加考试的。我简单问明他丢失身份证的来龙去脉,安慰他耐心寻找后,就发动工作人员按照他活动的轨迹帮他寻找,终于在最后10分钟有个工作人员在厕所门口帮他找到。当天最后一场考完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我看见他站在考场走廊尽头等人,我走过去笑笑问他怎么还不走,晚了没有车回家。他憨厚地对我笑笑,说是为了等我专门说句感谢的话,还说今天考得特别顺手,有信心通关。听了他所讲的话,我心里一热,感动得满眼泪花。


再后来见到他,是他考过后的资料审核,远远见到我也是一脸憨笑,说那次真得谢谢我的鼓励和支持,其实我心里知道那是客气话,哪个考生考试不是靠自己坚韧不拔的坚持。我了解他是一个合资厂的主管,大学毕业就在工厂打工,一直想拿到会计中级证。我相信他为晋升也好,为充电也好,每个考生的背后都有生活的负重,也有对时代的追求和希冀。


想着中午考试的时候,我在走廊看见一个父亲用轮椅推着他的女儿前来参加考试,问明情况后,知道她被安排在五楼考场,考虑她行动不便,有几个考生赶忙走过来和志愿者一起帮扛着她轮椅上考场,考完后也是不知名字的考生和志愿者把她抬下来。事后,他父亲连连向工作人员鞠躬表示感谢。我说,老伯应该是我们向你鞠躬,感谢你为女儿考试的奉献,感谢你女儿对会计职业的热爱和支持!正是有他们这个群体,我国的会计事业才得以蓬勃健康发展。 

十几年来,在组织考试工作中,我们每次都能遇到感动的事情,为了使温暖传递,我们在考务工作中增加了对考生关爱的很多举措,如为粗心的考生提供准考证打印、为考生指引考场、供应温开水、提供误餐服务和中午休息的场地等等,还特地对特殊考生增加了一条不成文的关爱规定,凡碰到特殊考生必须指定工作人员全程服务,让每一个考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使每个考生尽情释放,把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虽然考试组织工作是为人做嫁衣,在三百六十行中虽不显眼,但我们在组织会计考试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十几年来,我们参与组织了几十场会计资格考试,为二十多万名考生提供服务,如果说会计资格考试是输送会计人才的天梯,我们愿守候它,让它充满温暖和脚踏实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杨华平,广州市增城区财政局会计办证培训中心主任;陈银弟,广州市增城区财政局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