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会计考试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机会、一次希望。它引领我从一个懵懂的职专生,成为一名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职业人员。”

会计考试:我的指路明灯
  
作者:张爽 2009年初级资格金榜天津考生

 

  2009年5月16日,我随着人潮涌进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考场。此时,离我最初接触会计已经过了3年时间。
  3年前,中考失利的我怀着失落的心情进入职专,踏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会计。入学前,我对会计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看母亲登账、填制票据上,账单上的红蓝数字、票据上的文字都代表什么,“借”、“贷”又是什么,一切好像都那么高深、那么遥远。
  在会计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能否走好?我心中充满了疑问。是老师和妈妈交给我打开疑问之门的钥匙———通过学习和参加考试。
  我还清晰地记得入学的第一节课。老师介绍了会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打消了我对会计专业前途的担忧,也让我自己暗暗下决心,要静下心来汲取知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课上吸收特别好。老师提问,我总会率先给出答案,某些方面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渐渐地,我对会计的兴趣愈发浓厚,不再满足于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独自看书,提前学习、做题,并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记录下来,及时向老师请教。
  很快,我自学完了一年的会计教材,做完了全部配套练习,期末考试成绩也是全班第一。
  母亲看到我在会计上的悟性,便开始引导我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考试。
  记得2007年我在读职专一年级时,就报考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考试重在考察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知识,考试题量大,财经法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考前培训。老师精彩的分析,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我全身的学习细胞都调动起来了。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会计可以这样学。要想真正掌握它,只有勤于思考,联系实际。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我在日常学习时更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层思考。记得在学习《会 计基础》时,书中复式记账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复式记账将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这样不仅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计算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试算平衡,达到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复式记账的平行登记,保证了会计等式的平衡,使得月末报表结算时只需一次性累加相关账户的金额便可得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数字。在理通了复式记账、试算平衡、会计报表的关系后,记忆这些知识就变得更容易了。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我意识到,参加考试,对于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来说是一条很好的道路。于是,一鼓作气,我决定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参加职称考试,是对我个人自学能力的一次检阅。考前,我看到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网站上的职称考试金银榜跟踪评价的报道,欣喜万分。虽然我并不能完全清楚会计评价体系所起到的作用,但“榜上有名”的诱惑还是让我知难而进,并暗下决心,要考出好成绩。
  计划归计划,要达到目标还需要不懈努力。我静下心来,对已学知识的把握程度进行了评估,从而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的全部知识点了如指掌。“全面系统”,这是我最初就锁定的4个字。作为考试的基本读物,教材必须要全面阅读。作为补充,我还阅读了《企业会计准则》,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接着是做梳理和总结,按自己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并按记忆规律制作成图表,随身携带、经常翻看。
  备考期间,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手工记账技能比赛并荣获二等奖,这次经历使我获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使我在实习单位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经过紧张充分的准备,我在会计资格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全国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金榜成员。这也算遂了“金榜题名”的心愿。
  几年来的经历使我感到,每一次会计考试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机会,一次希望。它带领我从一个懵懂的职专生,成为一名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职业人员。感谢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推出金银榜考评这一举措!我想,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定会得益于这种发现和鼓励。
(注:本文发表在2010年03月26日《中国会计报》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