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冲刺的两个月里,结合做题,看三遍教材,确保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

我的会计学习之路
  
作者:熊玮 2009年度初级金榜广东考生

  2009年,我参加了全国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金榜。在体会“金榜题名”喜悦的同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初识会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会计,我是上大学后才接触到的。
  高考填报志愿以前,我对会计一无所知,还有些误解,认为会计就是所谓的“记账先生”——无趣而死板。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为了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我抱着既然选择了她、就要百分之百投入的心情去试着接受她。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会计并非我想象的古板生硬。相反,她有自己的生动可爱之处。
  面对一堆杂乱的数据,会计能使它变得井然有序,从而找出一些有用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会计绝非单纯地记账那么简单,它有更深刻的内涵。
  初识会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的一种题型。给出几笔业务,要求编制分录、填写账簿,最后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我想每个初学者都会觉得很麻烦,因为一步弄错就会使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然后需要从头开始一步步检查,直至找出原因把表做平。有时就因为几分钱的误差,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找出错误原因整平一张表。这个练习过程是痛苦的,但其结果却是甜美的。
望着一张平衡的试算平衡表诞生时,一种成就感会油然而生,那是攻克难题之后的欣喜,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慰。
  也许就是这种成就感,使我对会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迫切地想去深入了解它。于是,我初学会计很轻松,也很主动。我习惯在老师讲课前先将书本预习一遍,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效率就会提高,有选择地专注于听自己不懂的那部分。课后,我还会做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直到真正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会计,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你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它,尽力去做好它,并且不断地寻求进步。
  走出低谷:坚持就是胜利
  一般会计的学习流程,都是从《会计学原理》到《中级财务会计》再进一步到《高级财务会计》。一路顺风顺水走来的我,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时遇到了挫折。
  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抵销调整分录等内容,我在课上听得懵懵懂懂,书看得模模糊糊,题目也做得模棱两可,错漏百出。“难道自己不是学习会计的料,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还是搞不懂这些问题呢?”我时时反问自己。
但是,我并没有被挫折吓倒。
  我转变了学习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老师与同学,书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因为我不想放弃自己所学,不相信自己不能走出一时的低谷,我要更加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慢慢的,难题不再难,课本重新变得可亲。会计的一些原理、理论虽然枯燥,但它们是学习的基础,应该予以重视,只有从本质上弄懂其含义,才能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
  现在回想当时在低谷中的学习,我认识到一个人在遇到低谷时,坚持是异常重要的,只有坚持守住自己的信念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进而走出低谷,提高自我。
  考试心得:不打没把握的仗
  因为成为金榜考生,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备考的。其实,我的看书备考步骤并不复杂,也只给自己预留了两个月的时间备考。首先,我把书看一遍并有选择性地做一些题目。其次,看完一章教材,紧接着做该章的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再将做错或不懂的题目标上记号。最后,在考前的一个星期,我会再将书快速地浏览一遍,并将原来标上记号的题目再仔细看一遍,确保自己都弄懂,并且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大部分会计人都不会觉得很难。考试科目分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均以考察基础性的知识为主,只要过一两遍书,再做一些匹配的练习基本上都能考过。
  或许正因为简单,有些人才会过分轻视,乃至临近考试书都没好好看过。这样一来,考试结果就很难预料了。因此,对于初级考试,我们也要端正心态,无需过分紧张,也不能过分忽视,备考时只有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看书、做题,考试时才能轻松地通过。
  我认为,在学习会计时应时刻结合着会计的目的,只有了解其目的,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条文,才不会被条条框框所局限。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会计的含义,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更上一层楼。
(注:本文已在2010年04月02日《中国会计报》上发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