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毕业至今,已经有24个年头。24年来,我一直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工作,对会计的这份执著,源于我年少时的理想。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一所大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我对会计的认识日渐加深,产生了看来"幼稚"而我认为"伟大"的理想—— —"学好会计、振兴经济"。
毕业后,我怀着这份理想进入一家国营企业做会计工作。在这里,我积累了许多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一年多后,我觉得做一家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实现不了我的理想。就在这时,我的母校改办职业高中,招聘会计专业教师,我毅然决定参加应聘考试。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于1990年初考进学校。
做会计专业教师,实现理想的空间更大了。我热爱会计教学工作,尽心教好每一堂课。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领导让我兼职学校的会计工作。那是1990年8月的工资发放日,学校专职会计有事请假,校长让我同出纳一起分发工资。由于我在企业里的工作积累,非常熟悉地完成了工作,让大热天等待的老师们提前半个多小时领到了工资。于是,学校领导决定让我既教会计课程,又做学校的会计工作。
1990年底,针对部分老教师对会计专业能否在我校办下去的质疑,我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分析入手,写了一篇《财会专业能在我校办下去》的论文,并在1991年初区教育论文年会上发表并获奖。此后,财会专业成为我校热门专业,我的课时每周24节,是当时2个人的课时量,教学受到学生好评。
1992年,学校进行会计资格职称评聘,我很幸运地被评聘为助理会计师。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当年我参加了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当时,我报考的是预算类,但领到的准考证却是企业类(经办人员承认是他填错了报名表)。而我事先是按预算类复习准备的,距离考试只有几天的时间才发现要考的是企业类,尽管如此,我还是如期走进考场,并轻松过关。
为了实现理想,我专心致志于会计教学。1994年,为提升业务能力,我报考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并顺利地通过了。通过考试容易,但要与工资挂钩的聘用却很难。
由于受中级职数的限制,直到1997年我才被聘为会计师职称,享受会计师的工资待遇。而那次聘用来得非常不易,中级职数分到学校后,学校在初次公布的评聘12人名单中并没有我的名字,后来考虑到我完全符合条件,又补上了我的名字。就这样一补,我校当时惟一的会计师职务就被我拿下了。因为当时我的24节周 课时是2个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再加上兼任学校会计工作,相当于一人做3个人的工作,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评聘。而且,我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1996年的德、能、勤、绩职称考评全是优秀,在13人的评比中我的打分最高,因此我聘任了惟一的1个中级职称职务。当时是我区同等学历拿到中级职称最快的一人。
2001年,我的职业生涯发生了转变,但我仍没有离开"会计"。
当时,区财政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我顺利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一名从事会计实务的财政干部。在新的岗位上,我负责25个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会计专长,这离实现我的理想又进了一步。作为一名会计人,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新的岗位。
我始终不忘"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
由于所做工作的性质,经常会有一些"考验"自己的时刻。有一次,我负责核算单位的一位领导要送我一条烟,说是节日慰问。我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已经赚了该得的工资,不能收任何单位的钱物。我会全心全意做好你单位的账,不需要有任何顾虑。"由于我的态度诚恳,那位领导也就没有执意送我礼物。
如今,我是核算中心惟一做了10年会计的工作人员。由于我热情周到地为各核算单位服务,从不拖延为难办事人员,对不能办理的业务尽力做好解释工作,从不违心违法办理任何业务,与各核算单位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无论是做教师还是会计核算人员,我始终热爱会计专业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会计师资格,我愿意在会计核算中心尽心、尽力、尽责、尽职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直到退休。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师,本文已在《中国会计报》2011年05月27日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