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江西省 王习

  转眼间2010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经快一年了,但考前的奋斗历程至今记忆犹新。这一次考试,我取得了初级资格考试全国第42名,进入了2010年度全国会计资格初级资格考试金榜。朋友们开玩笑说,我继承了父亲的会计基因。
  我选择会计职业,就是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小时候看着他噼里啪啦地拨算盘,在格子账簿上码数字,后来又升级用上了电脑。渐渐地,我对这个可爱的职业产生了兴趣。考上大学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会计专业,注定我将与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
  2009年,我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报名参加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我和那年所有考生一样,经历了国家对会计专业技术考试进行改革的过程。教材上《初级会计实务》新增了投资性房地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经济法基础》加入了劳动合同法、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的内容。而考试题型中都加大了客观题的比重,尤其是《经济法基础》的考试题型完全是选择题。客观题多了,意味着要对教材的知识点特别熟悉,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
  为了有充分的准备,我1月份就买教材,开始研读。通读了一遍教材后,我对大概内容有所了解。
  由于我是学会计专业的,对《初级会计实务》的大部分知识和专业课比较熟悉,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的内容都学过,所以比较容易。因此《初级会计实务》的备考,我侧重在相对比较难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指标分析内容上。而《经济法基础》对我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我始终相信笨鸟先飞,于是用最笨的方法—— —背诵,以此加强记忆。
  为了进一步掌握教材的内容,我报了"初级会计考试"的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去学习。每次老师讲到的章节我都至少已经提前看过两遍,以便跟上老师的进度,当作查漏补缺。这样学习起来,我感到比完全自学要轻松一些。
  那段时间,我包里每天都装着初级考试的两本教材,连抽空逛会儿超市都带着,大有靠这两本书走天下的意味。
  《经济法》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考的知识点又很细,我喜欢把做错的题目、要记的知识点抄在笔记本 上,每天读几遍,像医疗期、年休假、票据的承兑期、提示付款期等等,每天读每天想,最后都跟顺口溜一样脱口而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针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我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试题做多了就顺手了,题型见多了心里就有底了。买来的两本辅导书我至少做了3遍,临考前几个星期还买了预测卷。每次做完试题都仔细地核对答案,做对的就打个红色的对勾。看到大片红红的对勾,心里总会暖洋洋的。当然,对做错的试题还是会认真分析,并做好记录。
  5月15日早上,我和众多考生一样早早等候在考点的外面,大家互相鼓励,并肩走进考场。
  考完后我长舒了一口气,不管怎样,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可以交上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了。第二天打开电脑上网搜答案、估分数,忙得不亦乐乎。一题一题的核对,一分一分的累加,自己估分的时候比较谨慎,最后差不多两门估计都有85分以上,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
  7月13日,我收到江西省查分的短信,于是打电话查分数:《经济法基础》95分,《初级会计实务》94分,最初,我以为听错了,赶紧叫爸爸也打一个电话查询,果然是这个分数没错。真是一个大惊喜!9月底,我接到全国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电话,我在此次考试中,成绩排名是全国第42名,我最初听后懵了,觉得42名似乎不是很好,可仔细一想,全国有几十万考生呢!这才觉得自己考得还算不错。之后,我收到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寄来的荣誉证书,辛苦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但转念一想,世间的事都是这样,只要勇敢拼搏,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已在2011年8月19日的《中国会计报》上发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