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格考试,我成长的动力
  
作者:浙江省 方琴

  2004年6月,我迈出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门,步入余姚职业成教中心学校成为一名职高会计教师。
  如何教好会计成了我朝思暮想的问题,我反复研究教材,精心制作教案,很快适应了教学工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材的知识远不能满足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面向社会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就业,所以教学应该紧跟社会需求。从知识结构、内容更新以及社会对资格准入和认可等方面看,会计资格考试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于是,我从充实自己做起,于2009年报名参加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
  我想,报了名必然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发现真正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工作、家庭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只能把看书的时间移至晚上、移到周末。我制订了一张学习计划表,周六、周日每天学习8小时,工作日每天学习2小时。为此,我不得不忘记看电视、不得不忘记逛街、不得不忘记美食,不得不远离不到周岁的女儿。
  每天晚上10点,正是瞌睡虫作祟的时候,为了振作精神,我找到了一个挑战的目标。我对面楼上有个高三的学生,天天挑灯夜战。
  于是,我就跟他较劲,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等到他关灯我才休息。这个办法很灵验,每当困的时候,我抬起头来看着对面楼的灯光,就有了动力。
  时间紧,所以更要高效,我尝试着各种学习方法。比如,有时候一坐下并不能立刻进入状态,为了静下心来,我就会选择先做《初级 会计实务》练习题。由于我给学生教会计实务的课程,因此内容比较熟悉,一学就能进入复习的状态。
  相比而言,《经济法基础》让我畏惧,很多内容需要花时间记忆背诵,而我的记忆力又不好。最好的办法依然是做题,于是,我买了2套练习题,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学校。每一章的学习,都是先看教材,再做笔记,把重点、难点、考点理清楚,不求准确但要对各知识点进行反复梳理,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将研读教材与练习相结合,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后面的章节时,不忘翻开笔记对前面各章的难点、容易忘记点不时地进行回顾;整本书复习完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时,先看看笔记摘抄的疑点、重点,然后在脑海中再回放一遍;最后是做模拟试卷,进行查漏补缺。
  2010年5月15日,在考场上我挥笔疾书,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7月14日,早上8点,我坐在自家的电脑前,点进查分系统,体内血液沸腾,一颗心在胸口强而有节奏的跳动着,跳动的声音能清晰地听见。电脑瞬间蹦出的字符至今还历历在目—— —"姓名××"、"准考证××"、"《经济法基础》88分《初级会计实务》96分"。多日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再回头看看来时路,记忆里没有苦涩,只有充实,目标明确,动力十足,每一天有新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
  经过了这场考试,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充实,还历练了我的自信心、自律性。在接下来的教师专业资格考试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中学一级教师资格。
  现在的我,在课堂上信心十足的讲解会计知识,将教材里过时的、错误的知识及时地加以更正,并注入新的会计理念。今年,我的学生会考通过率达到了100%,优秀率25%。
  会计资格考试使我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得以提升,让我的工作充满了生机。我还会继续参加会计中级资格的考试,因为那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
  (作者系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教师,本文已在2011年8月26日《中国会计报》上发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