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处长的会计资格证
  
作者:山东省 陈唤军

  离开了那家国有老厂已经许多年了,财务处老处长的身影依然清晰地在我眼前。
  夕阳将落,老处长安详地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审核着我们做的记账凭证。阳光撒落在他的后背,映出他两鬓的缕缕白发。他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一套工装已经洗得陈旧,手里拿着一只老牌子钢笔,桌子上放着一大堆会计凭证和一台键盘上已看不清数字的计算器。
  快到下班时间了,我们这些刚刚入厂的年轻人,或是望着财务处墙上滴滴答答的老钟发呆,或者盯着眼前电脑的屏幕出神。整个财务处唯有老处长一个人还在一丝不苟地工作。工厂下班的铃声骤然响起,财务办公室里立刻从安静变成了嘈杂,我们像叽叽喳喳的小鸟从笼子里飞出,冲向停在工厂传达室边的班车。而老处长在检查了所有窗户是否关好、空调是不是关了之后,才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老处长平时上班很少说话,唯一例外的时候是周六加班。每当这时,老处长常常一改平时的严肃寡言,和我们这些年轻人拉起了家常。老处长常常鼓励我们多学习一些会计知识,告诫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只有会计上岗证是不行的,还要考职称,考证不是目的,但没有证又是万万不行的。
  我是从他的教导中,才知道了会计界有一个考试叫"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且因考试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及权威性,成为会计界的"黄金证书",与其他通过评审获得的职称相比,更具含金量。每年千千万万考生,分布在全国各地考点,同时进入考场,同答一张卷子,同样的评分标准。这样的考试让所有的考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通不通过考试,能不能拿到证书,大家心里都服气。
  当老处长在绘声绘色描述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突然插嘴问道:"老处长,您是什么职称,是考出来的还是评出来的?"老处长一愣,随即郑重地说:"考出来的,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第一批全科成绩合格生,一次通过4门。"我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老处长。而这时,他却陷入了沉思,好长时间没有说话。
  原来,这里有一段埋藏在他心底的秘密。
  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企业都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潮,许多有志青年上电大、学函授、考自考。
  老处长也是其中的一位。老处长当时负责成本核算,因特别爱学习、特别爱钻研,逐渐成为了厂里会计方面的技术能手。
  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行业各企业掀起了"评职称"的热潮。
  全厂各级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开始准备资料写申请,老处长当时认为自己的条件可以评会计师,就立刻申请评聘会计师职称。当时的情况是,主管财务的副厂长和财务科长还没有评上会计师,他这个副科级小干部想评会计师比登天还难。结果,申请资料是呈报上去了,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评定结果下来了,老处长名落孙山。财务副科长和财务科长被评为会计师,与他同一个级别的同事被评为助理会计师,甚至连刚刚入厂不久的年轻小会计都评了个会计员。只有老处长,因为直接申请中级会计师,因而什么也没有评上。
  老处长真是很郁闷,职称的事情在他心里打成了一个"结"。
  天无绝人之路。1992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正式开考,取代了以前职称评审制度。这对老处长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他不假思索立刻报名参加考试。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老处长的备考积极性特别高,下了班回家就看书复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 人,1992年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老处长一次通过了所有考试科目,成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第一批全科通过的考生。当他从上级部门拿到棕色外皮印有国徽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合格证书"时,办公楼里的人都对老处长伸出了大拇指。
  从此以后,老处长逢人就说,多亏有会计资格考试啊。那本"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合格证书"自然成了珍贵"文物"被收藏在老处长的柜子里。
  许多年过去了,老处长那本珍藏了20年发黄了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合格证书"始终是我心中的指路明灯,它指引我走进了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场,也不断地激励着我前进,前进!

(作者单位系青岛卓越集装箱包装公司,本文已于2012年9月28日在《中国会计报》上发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