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才有路,有苦才有甜。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中国会计报联合打造的“会计资格考试:二十年历程与变革创新”有奖征文活动中,300余篇来稿倾诉着会计人的心声,40余篇发表征文更是诠释着会计人的梦想。在征文刊登结束之际,主管单位有关负责人亦感慨万千,纵论发展。 —— —编者

冯卫东:一项跨世纪的会计人才建设工程
——全国会计资格考试20年回顾与展望

  304万人通过初级资格考试,142万人通过中级资格考试,8万人通过高级资格考试,这组数字展示的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下称“会计资格考试”)过去20年取得的成绩。
  1992年以来,我们已成功组织20次全国统一考试,一批批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成长成才,放飞理想。
  作为此项人才工程的参与者,我有幸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会计职业队伍的发展壮大,有幸感受着他们与时俱进的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回顾:会计资格考试之20年
  1992年至今,会计资格考试在考试制度、考务管理、考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
  首先,建立会计资格考试制度,公开公平选拔会计人才。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会计职称评审制度,后来发展为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需要大量会计人才;另一方面,会计职称评审工作出现了论学历、资历进行评审,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客观上呼唤公平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制度。在这个大背景下,1992年3月,财政部、原人事部联合颁发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决定从1992年起对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资格考试代替职称评审。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可表明自己已具备相应会计专业职务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当时,会计资格考试共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资格3个级别,每一个级别又根据考生是否具备相应学历分为甲、乙两种(以后又调整为A、B类),会计实务分为企业类和预算类。从1999年起,原来的3个级别考试合并为2个级别考试,即将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合并为初级资格考试,中级资格(即会计师)考试不变;考试类别上不再分A、B类,会计实务科目也不再分企业类和预算类;报考中级资格要求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2001年到2004年期间,考试科目又进行了两次调整,初级资格考试设《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3个考试科目。港澳台 居民可以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3年,高级会计师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开始试点,2007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与评审结合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其次,完善考务管理,维护考试公平正义。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全国会计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考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比如,通过修订考务规则,严厉打击和防范利用高科技进行考试作弊等不法行为,创造公平的考试环境;通过IT技术提升考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网上报名、网上评卷、网上发布成绩,并开展网上考试(无纸化考试)试点;通过开展题库建设、试题质量评价分析,不断提高考试的科学性;通过健全保密制度确保考试安全等。
  最后,建立考试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人员成长成才。
  为促进成绩优秀的考生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配合开展对具有发展潜质的考生进行跟踪评价,2008年,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建立“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金银榜”(简称“金银榜”)发布制度,即在一个考试周期内全科成绩合格、总分名列全国前100名的考生进入全国金榜,成绩名列考试所在省区市前30名的考生进入银榜。2011年,我们开展“优秀考生跟踪评价计划”,吸收“金银榜”和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且愿意加入的人员进行考试后跟踪评价。
  2012年,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上线运行“会计人才网上超市”,这为会计人员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展望:会计资格考试之改革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明确要求“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对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加快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我国从会计人才大国迈向会计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
  一是在制度设计方面,以国际化为方向,改革和重构我国会计资格制度。建立我国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形成初、中、高等级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并与国际衔接,通过双边、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会计资格国际互认和考试科目互免。
  二是在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考试科目体系和内容结构。注重创新和实用人才培养,以用为本,针对不同层级会计人才知识结构、能力框架和职业道德要求,科学制定考试测评标准,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与会计学历教育有机衔接并形成互动。打造精品学习资料,引导考生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职业判断、沟通协调、风险管理等能力。
  三是在考务管理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会计资格考试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全面推进会计资格无纸化考试,实现网上报名、网上编排考场、网上考试、网上评卷、网上发布成绩、网上证书查询等工作,服务广大考生。加强考试安全保密工作,从源头和机制上遏制和打击考试作弊,特别是打击利用科技手段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四是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以“优秀考生跟踪评价计划”为先导,实施“会计青年英才计划”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优秀考生“金银榜”发布制度和考试后跟踪评价机制,对年轻有为的优秀考生,通过持续跟踪培养,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高端会计实用会计人才。
  五是在会计人才流动配置方面,以“会计人才网上超市”为平台,促进用人单位与会计人才之间信息交流。建立统一的会计人才数据库,实现从考试报名到考试后评价的衔接,创新服务形式,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返回